假日,其中之一,隨著電腦,被試驗性的一隻鬼給毀了
老實說,那個搞啥資科的,實驗精神值得嘉許,功力,卻仍有待提升
不幸中的大幸,這些天,北部只是些標準秋冬交替的綿綿陰雨
還剩的一天,就利用這情境,體驗一下雨中的風情,順便,圓個小夢
暖暖,以往,只是路過;即使,我那個曾同居兩年的 ... 林同學,老家,也住這兒
好一陣子沒搭火車 ... 尤其是,慢的
既然有這念頭,那,就試試 ... 往花蓮,每站都得停的區間車
其實,要搭火車,似乎也只有這個選項 ... 只是,萬萬沒想到
好一個可愛的車站 ... 沒半個站務人員也就算了,唯一稱得上建築的,也只那候車棚
下了車,當然得出站,只是,順著似乎的方向,沒幾步路,已在馬路上 ... 連個門都沒
回程,懶得跟人家擠公車 ... 事實是,假日,從金瓜石、九份下來往台北的,沒半個空位
摸摸鼻子,也只能心甘情願地,再摸回來時路 ... 老實說,這才真有些味道
好一陣子,整個車站,除了偶爾呼嘯而過的,前後望去,就固定這兩三個
放空一些東西,悠閒地等待,這感覺,有點詭異,但,很棒、也算難得
這兒的人,該都清楚車子啥個時候到吧 ... 只要出現個人影,鐵定,就快了
知道的,2007草嶺古道芒花季已經開跑 ... 聽說有加班車,只是,不知何時
直到,某個單槍匹馬從山佳過來探望祖母的小五生跨越鐵道出現 ... 應該快了
從一個跨越的玩笑開始,我們好奇地互動著 ... 想抓個現成導遊,可惜,他知道的有限
不過,起碼,先前遍尋不著的 ... 他指著陸橋下的方向: "挪~,那裡有寫啊~"
因為這樣,他也被我說服,改變了要到八堵轉車的打算 ... 繼續聊到我們先下車為止
話說,這一趟,本是為了親眼一睹這世界級的活地形來的 ... 壺穴 _ pothole
短短八十幾公里的基隆河,上游的30公里左右,可以說是一段「壺穴之河」
而,暖江橋下遍佈幾百公尺長的壺穴,更是其中的翹楚
雖然從暖暖溯流而上的基隆河中還有許多的壺穴區,但,交通上總不及這裡便利
而且,最重要的是,無論壺穴的大小、形狀或發育成熟度,均較它處多樣且可觀
只需站在橋上或河岸邊往下一看,各式各樣的壺穴生態盡收眼底
壺穴,在岩床河道中,形成的因素複雜,依其構造,可分為單一、聯結、複合式的壺穴
若依其發育形成的過程,又可分為單一壺穴期,聯結壺穴期,凹糟期,河道期,島狀期
這次,只是"就近"大略看了一下 ... 有點感動 ... 嘿嘿嘿~
以下,引用梁老師的一小段題外話 ... 香港旅遊手冊上,介紹著
嘉龍潭(地圖稱石板潭)位於屏嘉石澗下游,此處以澗道中有著大小五個壺穴 ... 見稱
生活在這塊土地上 ... 我們,如何回應大自然的期待呢?
以下,是前些天隨筆寫下的 ... 順便,也po它一po
===================================================
最近,參加了一些研習與學程 ... 當然,也聽了不少講演
站在台前的人,形形色色,來頭,通常也都不小
不過,有種感覺 ... 吃得開的,似乎,混的居多
能讓我打從心底感動的,不多,卻,大多胼手胝足的小角色
禮失而求諸野,這些插花的,毋寧說,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是什麼樣的動力?讓這些人投入如此的熱忱,褐衣疏食地走下去
他們,到底想為這環境打造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如果我能簡單地敘述他們的雄心壯志,那,格局也未免太小
不用去想,也不想去想 ... 我,打從心裡敬佩就是
以下 ... 就當是,某人在接受一定程度震撼之後的自說自話
雖然已經有些起色,但,不禁還是要問 ... 我們,怎麼啦
走萬里路、讀萬卷書,汲汲於口中的與世界接軌,又是如何
未能親近我們所安身立命的土地,那,該是個多麼嚴重的缺陷
我,書沒讀多少,履步已蹣跚 ... 卻是,活生生的一個例子
生、長在大漢溪畔的小鎮,很久之後,才知道她原有個很親切的名字"大姑陷"
"大嵙崁",是她出了個舉人之後所更改的稱呼 ... 不認識!沒聽過!很正常
正式來台北鬼混,好些年了!不認識淡水河、基隆河的地理人文 ... 似乎,也正常
老實說,忝為一個搞什麼電腦資訊科學的,我深深覺得 ... 汗顏
理由,可以千百個;總結,就是一個無心
聽過、看過一些東西,尤其是最後 ... 但也絕不會是最後的這一場
慢走,等我嘿!才八十幾公里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