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數位相機"夜景"情境模式下拍攝,可以取得較佳的整體夜間曝光效果


 


連續下了幾天的雨,昨晚,雨勢還挺大的


今天中午以後,雨勢稍歇;黃昏,雨停


悶了幾天,有點忍不住 ... 今夜雨歇,走ㄅ


臨時起意,除了隨身的相機,什麼也沒帶


那就,試試自己雙手穩定的功力囉 ...


 



消費型數位相機的鏡頭曲面較大,拍攝遠處較高建築時,線條會向中央傾斜


 


夜間拍照,如果想拍出效果好的照片,那,一定得把閃光燈"強制關閉"


現在的數位相機,自動測光的功能都很強,直接就交給它處理就可以


當然,如果相機有提供"夜景"的情境(scene)拍照模式,那是再好不過囉


但是,夜間拍照,無論是在自動測光或夜景的情境模式下,適當固定相機很重要


因為光線有限,相機必須將快門曝光的時間拉得很長,這時,穩定相對異常重要


不只是相機,被拍攝的物體也是如此,若是目標物不斷移動,也會產生一些幻影


 



在"夜景"情境模式下手持相機拍攝,影像受震模糊是免不了的 ... 這張算不錯嚕

 



這幾張夜景照片,除了中庭那張有藉著地物固定之外,其餘皆只是用手持方式拍攝


不過,只要是沒有適當固定,不用騙啦,一定可以看出它晃動的痕跡,跑不掉的


雖然如此,我個人還是覺得,比起用閃光燈時的效果要好得多啦


 



若是使用一般的自動閃光拍攝,絕對不可能拍出此張夜間建物的全面效果


 


每當我看到一些人手持相機拍攝夜景時使用閃光燈,ㄚ偶嘴巴就會張得大大的


因為,一旦自動閃光啟動,快門、光圈通常會被鎖定 ... 也就是自動測光的功能被封鎖


閃光燈的最佳有效距離是三~五公尺,除了這個距離的目標,其餘曝光都會不正常


雖然,相機設定了"夜間人像"情境模式或Slow Sync(慢速同步)閃光也是會閃光,但


這兩種情況下拍照,一定要固定相機才行ㄝ ... 手持拍照,ㄚ你就不要騙偶嚕咩


也就是說,它不會是一張好照片的啦 ... 除非只是要拍拍有效距離內的"重點"人、物


 



此張使用"夜景"情境模式所攝,景物雖夠清楚,但霓虹燈光顯現過度曝光


 


一般消費型數位相機的光圈大小與快門速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


在"夜景"情境模式下拍照,一般相機在軟體設計上都有"超額曝光"的頃向


也就是說,較亮的光點大都會顯得過度曝光,而且無法表現星光的效果


這是因為消費型數位相機最小的光圈還是太大(受限)所致,我們也無奈


我的經驗是,在"夜景"情境模式下,將相機 EV (曝光補償)調低一些,會有所改善


不過,調低 EV 值將影響整張照片的總曝光量,調整前應該要先判斷是否合適


 



將相機EV值調低至 -0.7 的減量曝光之後,霓虹燈的字體顯得比較清晰一些


 



此張是透過相機強迫不閃光自動拍攝模式所攝,字體雖清楚,但建物輪郭漸失


 


今夜的雨暫歇,抓住這機會,一些街頭藝人也出籠囉,包括這個--江明學


這首年紀比誰都大的"街燈下",... 藍色的街燈 ... ... 我只抓到了尾巴


就算我懷舊吧 ... 喇叭關小聲點!現場,吼~很大聲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夜貓 的頭像
    夜貓

    夜貓的棲息地

    夜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